假貨賠償標準
在現(xiàn)在這個網(wǎng)購發(fā)達的時代,相信現(xiàn)在有許多人都想問,如果我們買了假貨怎么辦?別急,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這方面的法律:
依據(jù)我國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的規(guī)定,消費者購買到假貨后,賠償?shù)臉藴室罁?jù)假貨有沒有造成人身損害而定,如果有造成人身損害的,可獲得人身損害賠償和購買假貨損失的賠償兩種。
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
第四十九條?經(jīng)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,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,應當賠償醫(yī)療費、護理費、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,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。造成殘疾的,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。造成死亡的,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。
第五十五條?經(jīng)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,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,增加賠償?shù)慕痤~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;增加賠償?shù)慕痤~不足五百元的,為五百元。法律另有規(guī)定的,依照其規(guī)定。
經(jīng)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,仍然向消費者提供,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,受害人有權要求經(jīng)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、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(guī)定賠償損失,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。
以上便是一些相關賠償法律意識,以下讓我再為大家解說一下什么情況下應當賠償什么
假貨賠償標準
而今市場上的商品或服務琳瑯滿目,沒有一雙“慧眼”很容易就買到“假貨”,或者被提供有“問題”的服務。那么,當我們遇到商品欺詐的時候,我們該怎么維權?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?又可以獲得多少賠償呢?
(一)什么時候我們可以要求商家“假一賠三”?
根據(jù)我國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55條的規(guī)定:“商家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,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,增加賠償?shù)慕痤~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;增加賠償?shù)慕痤~不足五百元的,為五百元。法律另有規(guī)定的,依照其規(guī)定?!?
也就是說,當我們買到假貨時,一般我們們可以要求商家返還價款,再加上商品價款的3倍賠償。
舉例:假設我在某品牌線下旗艦店買了一部新手機花了2500元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該手機是經(jīng)過改裝的“水貨”,這時我們可以要求商家返還手機價款2500,再加上3倍賠償2500×3=7500,共計10000元。
(二)什么時候我么可以再要求2倍的懲罰性賠償呢?
如果商家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,仍然向消費者提供,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,應當賠償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的損失,并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。
舉例:還是說剛剛買的那個手機,買回來之后由于它是個“水貨”質(zhì)量有問題,在使用的過程中突然爆炸,使使用者面部毀容,共計花費了50000元醫(yī)療費和誤工費等。如果商家知道這個手機有問題,那么,我們可以要求商家賠償50000元的損失,再加上50000×2=100000萬懲罰性賠償,共計150000元。
(三)什么時候我們可以要求商家“假一賠十”?
根據(jù)我國《食品安全法》第148條第2款,商家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,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,還可以向生產(chǎn)者或者經(jīng)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。
舉例:我在商店花費500元買了一罐奶粉,這個奶粉不符合安全標準,商家也心知肚明,最后導致我生病住院花了醫(yī)療費加上誤工費等共6000元。這個時候,我既可以選擇要求商家賠償價款500元的10倍,也就是500×10=5000元,或者賠償損失6000元的3倍,即6000×3=18000。二者選其一。
以上就是小編我為大家推出的一些假貨賠償標準,希望大家喜歡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