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的品種及品質鑒別
您的位置 首頁 > 防騙防假 > 假貨辯別 > 真假鑒別 > 醫(yī)療衛(wèi)生 > | 時間:2022-11-17 熱度: |
甘草,別名國老、生甘草、蜜甘草、炙甘草。為豆科植物甘草、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莖。主產(chǎn)地在內蒙古、甘肅、陜西、山西、遼寧、吉林、黑龍江、河北、青海、新疆。
甘草也叫蜜甘草,其外形呈圓柱形,長25--100cm,直徑0.6--3.5cm,外皮松緊不一。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,具有顯著的縱皺紋、溝紋、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。質堅實,斷面略顯纖維性,黃白色,粉性,形成層環(huán)明顯,呈放射狀,有的有裂隙。根莖呈圓柱形,表面有芽痕,斷面中部有髓。氣微,味甜而特殊。蜜甘草主產(chǎn)于內蒙、甘肅、新疆。其質量習慣上以內蒙古伊盟的抗旗、巴盟和寧夏的阿拉善旗及甘肅等地的產(chǎn)品質量最佳。這些質佳的甘草外皮多呈棗紅色且微具光澤,質嫩而脆易折斷,粉性足,斷面黃白色而鮮艷,兩頭斷面中心細小、髓部略下陷,這也就是俗稱的“縮屁股”。
光果甘草也稱洋甘草,歐甘草。其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,表面灰棕色,斷面纖維性,裂隙較少。氣微味甜。光果甘草在我國產(chǎn)于新疆,并廣泛地分布于歐洲,故又被稱為歐甘草。
脹果甘草的根及根莖木質粗壯,外皮粗糙,顏色較暗多為棕色至灰褐色,質堅硬。斷面色較淡,淡黃色或黃色,纖維性且粉性小。味先甜而后回苦。它的根莖不定芽多且粗大。
另外現(xiàn)在在市場上形成商品甘草的還有一種黃甘草,以其根莖淡黃色或灰黃色而得其名,根莖上生有鱗片。根部發(fā)達,外皮褐色,皮孔橫生而較規(guī)則,橫斷面黃色而有粉性。味甜。黃甘草在新疆、甘肅同樣做甘草收購入藥,其質量稍次于蜜甘草。
中草藥中以土甘草為名的藥物較多,在商品市場上很易見到,這給選購者帶來混亂的認識,它們與中藥正品甘草有區(qū)別,一般沒有正品甘草的特異甜味或只略甜。與正品甘草來源不同,應注意區(qū)別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