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別川貝真假的方法
您的位置 首頁 > 防騙防假 > 假貨辯別 > 真假鑒別 > 醫(yī)療衛(wèi)生 > | 時間:2022-11-17 熱度: |
現(xiàn)在許多中藥都有真假之分,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下辨別川貝真假的方法:
川貝為百合科植物川貝母、暗紫貝母、甘肅貝母、梭砂貝母的干燥鱗莖。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“松貝”和“青貝”,后者習稱“爐貝”。
正品川貝分類與特征:
1、爐貝
因其集散于打箭爐故名。
爐貝呈長圓錐形,高0.7~2.5cm,直徑0.5~2.5cm,表面黃白色,稍粗糙,常有黃棕色斑塊,習稱“虎皮斑”。外面兩枚鱗葉大小相近,頂端多開口,露出內(nèi)部細小鱗葉及心芽。斷面粗糙,白色,粉性。氣微,味微苦。商品中白色,無“虎皮斑”者為“白爐貝母”,帶“虎皮斑”者為“黃爐貝母”。
另外,尚有一類川貝名為岷貝,系甘肅貝母之鱗莖,現(xiàn)已按其性狀分別歸入松貝及青貝中,期特點為表面不及松貝和青貝色白有光澤,呈灰白色,體稍輕,多粉質,可以手指甲刮下細粉。其質亦佳。
2、青貝
因其主產(chǎn)于青海玉樹、果洛,故名“青貝”。
青貝呈扁球形或圓錐形,高0.4~1.4cm,直徑0.4~1.6cm。外表白色或呈淺黃棕色;外層兩瓣鱗葉形態(tài)大小相近,相對抱合,習稱“觀音合掌”。頂端多開口,俗名“開口笑”;內(nèi)有心芽和小鱗葉2~3枚及細圓柱形的殘莖。氣微,味微苦。
3、松貝
因其過去集散于四川松潘故名“松貝”。
松貝呈圓錐形或近心臟形,高3~8mm,直徑3~9mm。其如豆如珠,故有“珍珠貝”、“米貝”之稱,表面類白色。外層鱗葉2瓣,大小懸殊,大瓣緊抱小瓣,未抱部分呈新月形,習稱“懷中抱月”;頂部閉合,內(nèi)有類圓柱形、頂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鱗葉1~2枚;先端鈍圓或稍尖,底部平,微凹入,可以放穩(wěn)名為“觀音坐蓮”,中心有一灰褐色的鱗莖盤,偶有殘存須根,習稱“蒜泥點”或“蒜泥蒂”。質硬而脆,斷面有色,富粉性。氣微,味微苦。
混偽品的鑒別:
平貝母
本品為平貝母的干燥鱗莖。商品多來源于栽培,主產(chǎn)東北。平貝與川貝最大的區(qū)別在于個較川貝大,扁平不圓,色常不白,味苦。近來有用幼小粒平貝充松貝者(幼小粒平貝通常只作種苗,不采收藥用);其直徑僅約0.5cm,呈圓錐形,形似松貝,但頂端較圓,鱗葉兩瓣大小亦極懸殊,大抱小,但小鱗葉僅呈米料樣,只在中部顯現(xiàn),多不到基部(不似松貝之懷中抱月形)。味苦。
麗江山慈菇
球莖呈不規(guī)則圓錐形,直徑0.7~2cm,高1~1.5cm。頂端漸尖,底部呈臍狀凹入或平截。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,光滑;側面有一縱直溝槽,不分瓣。質堅硬,斷面角質樣或略帶粉質,類白色或黃白色,味苦而麻,有大毒。
東貝母
鱗莖呈扁球形,直徑1~2.5cm,高1~1.5cm。表面類白色,外層兩枚鱗葉肥厚,對合,中央有皺縮的小鱗葉2~3片及干縮的殘莖。質實而脆,易折斷;斷面白色,粉性。氣微,味苦。
一輪貝母
鱗莖扁球形,直徑1cm。表面類白色或淡黃色。外層鱗瓣多枚、肥厚、輪生;頂端開裂。中央有小鱗葉和心芽。斷面白色,粉性。氣微,味苦。
根據(jù)以上辨別川貝真假的方法,大家應該會有所獲。